溶解氧分析儀是水質檢測中不可或缺的關鍵設備,廣泛應用于環境監測、污水處理、水產養殖及工業生產等領域。它能夠精確測量水中溶解氧的濃度,為評估水體自凈能力、保障水生生物生存和優化工藝流程提供重要數據支撐。那么,這款儀器是如何工作的?日常又該如何維護以確保其測量精準和壽命長久呢? 溶解氧分析儀的核心測量原理 目前,主流的溶解氧分析儀主要采用兩種測量原理:極譜法(Clark電極法)和熒光法。 1、極譜法原理 這是最傳統且應用廣泛的技術。其核心是一個由貴金屬(如鉑或金)陰極和銀陽極組成的電極系統,電極表面覆蓋著一層透氧性薄膜,將電極與待測水樣隔開。 工作過程:在兩極間施加一個穩定的極化電壓后,溶解氧會透過薄膜擴散到陰極表面,并在此發生還原反應。與此同時,陽極發生相應的氧化反應。這個過程會產生一個與水中溶解氧濃度成正比的擴散電流。儀器通過檢測這個電流的大小,經過計算和溫度補償,最終顯示出溶解氧的濃度值。 特點:極譜法技術成熟,成本相對較低。但其電極需要定期更換電解液和膜,維護頻率稍高,且測量前需要一定的預熱和極化時間。 2、熒光法原理 這是一種光學測量技術,近年來發展迅速。它利用特定的熒光物質(探膜)對藍光的敏感性進行測量。 工作過程:傳感器前端的探膜內含有對氧氣敏感的熒光物質。當激發光源發出的藍光照射到探膜上時,熒光物質會受到激發,發出紅光。水中的溶解氧分子會與熒光物質發生碰撞,這個過程被稱為“熒光猝滅”,會導致熒光強度和壽命的衰減。溶解氧濃度越高,猝滅效應越強,熒光強度和壽命就越短。儀器通過檢測熒光的壽命或強度變化,即可計算出溶解氧的濃度。 特點:熒光法無需消耗氧氣,不產生化學反應,因此幾乎無需校準,維護量小。它不受硫化物等化學物質的干擾,響應速度快,沒有流速要求。但其傳感器成本通常高于極譜法電極。 溶解氧分析儀的日常維護流程 規范的維護是保證分析儀數據準確性和延長其使用壽命的關鍵。以下是核心的維護步驟: 1、定期校準 校準是確保讀數準確的基石。建議每周或每半個月進行一次校準。常用的校準方法有兩點校準: 零點校準:通常在無氧環境下進行,例如將探頭放入亞硫酸鈉溶液中。 滿量程校準:在飽和空氣或已知濃度的水中進行。對于熒光法傳感器,在空氣中校準是常見且簡便的方法。 2、傳感器清潔與檢查 傳感器探頭,尤其是膜表面,是測量的最前沿,必須保持清潔。 清潔:定期(如每周或根據水質情況縮短周期)用柔軟的棉布或海綿輕輕擦拭探頭和膜表面,清除附著的藻類、微生物、污泥等污染物。切勿使用硬物刮擦,以免劃傷膜或熒光涂層。 檢查:每次清潔時,仔細檢查電極膜或熒光帽是否有破損、凹陷或污物堵塞。對于極譜法電極,還需檢查電解液是否耗盡或變色。 3、關鍵部件更換 極譜法電極:其透氧膜和電解液屬于消耗品。當校準響應變慢、讀數不穩定或無法通過校準時,通常意味著需要更換膜和電解液了。請嚴格按照廠家說明書的周期和建議操作。 熒光法傳感器:其核心消耗品是熒光帽。當熒光帽被嚴重污染、物理損傷或響應明顯異常時,需要進行更換。更換過程通常比極譜法電極更簡單快捷。 4、正確存放 如果儀器需要長時間停機,正確的存放至關重要。 極譜法電極:應清洗干凈后,套上裝有適量電解液的保護帽,保持膜片的濕潤,并豎直存放在干燥陰涼處。 熒光法傳感器:清潔探頭后,蓋上保護帽,存放在避免陽光直射的環境中即可。 理解溶解氧分析儀的測量原理,是正確使用和維護它的基礎。無論是基于電化學反應的極譜法,還是基于光學原理的熒光法,各有優勢。而持之以恒的規范維護——包括定期校準、細心清潔、及時更換耗材和妥善存放——則是保證其長期穩定運行、為您提供可靠數據的根本保障。精心維護您的溶解氧分析儀,它將回報以精準的水質洞察力。          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