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在使用COD水質檢測儀進行日常水樣分析時,取樣管堵塞是一個令人頭疼的常見故障。它不僅會中斷檢測流程,影響工作效率,更可能導致檢測數據失真,甚至損壞儀器。作為一名資深的水質檢測儀器技術支持,我將為您系統性地解析取樣管堵塞的原因,并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處理方案。 一、取樣管為什么會堵塞? 知己知彼,百戰不殆。要解決問題,首先要了解其成因。通常,堵塞主要由以下5個原因造成: 1、水樣中的懸浮物和顆粒物:這是最常見的原因。如果待測水樣中含有較多的泥沙、纖維、藻類或其他不溶性固體顆粒,在取樣過程中,這些物質會逐漸在管路內壁沉積,最終形成堵塞。 2、結晶物沉淀:對于高硬度水樣,水中的鈣、鎂離子可能會與試劑或自身形成碳酸鹽等結晶,附著在管壁上,造成管路狹窄乃至堵塞。 3、微生物滋生(生物粘泥):尤其在溫暖環境下,如果管路長期未清洗或清洗不徹底,管路內壁會滋生微生物,形成粘稠的生物膜,粘附顆粒物加劇堵塞。 4、試劑結晶或變質:COD消解試劑通常具有強酸性,若儀器長時間閑置,或試劑在管路中殘留,可能因水分蒸發而結晶,堵塞精密管路和針頭。 5、管路老化或彎折:硅膠管等管路材料長期使用后會老化、失去彈性,內部可能出現裂紋和剝落物。外部物理壓迫導致管路彎折,也會形成物理性堵塞。 二、取樣管堵塞的應急處理與疏通方法 當發現儀器吸液量不足、報液路錯誤或檢測結果異常時,應首先懷疑取樣管堵塞。請按照以下步驟進行處理: 第一步:初步判斷與定位 將取樣管從儀器上取下,單獨用洗耳球或注射器手動推注純凈水。 感受推注時的阻力,可以初步判斷堵塞的嚴重程度和大致位置。 第二步:物理疏通法(針對顆粒物堵塞) 反沖法:使用洗耳球或注射器,從取樣管的出口端(原連接儀器的一端)反向注入純凈水或去離子水,利用反向壓力將堵塞物沖出。這是最安全、首選的物理方法。 軟絲導通法:對于頑固堵塞,可以嘗試使用非常柔軟的細絲(如吉他弦或專用的液相色譜管路導通絲)輕輕插入管路進行疏通。注意: 動作務必輕柔,避免刺破或劃傷管路內壁。 第三步:化學清洗法(針對結晶、生物粘泥) 稀酸清洗:對于無機鹽結晶或水垢,可用5%-10%的稀鹽酸或稀硝酸溶液浸泡和沖洗管路15-30分鐘。(重要提示:操作時需佩戴防護手套和眼鏡,并在通風處進行,清洗后務必用大量純凈水徹底沖洗管路,避免酸性殘留!) 次氯酸鈉清洗:對于生物粘泥,可用低濃度(如1%)的次氯酸鈉溶液(即稀釋的84消毒液)浸泡沖洗,以殺滅微生物并分解有機污物。同樣,清洗后需用大量純凈水徹底沖洗。 第四步:更換管路(終極解決方案) 如果以上方法均無效,或發現管路已明顯老化、變硬、開裂,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更換新的取樣管。請參照儀器說明書,購買原廠或規格相符的管路進行更換,以確保其密封性和流量準確性。 COD水質檢測儀是環境監測、污水處理等領域的關鍵設備,保持其液路通暢是獲得準確數據的基礎。當遇到取樣管堵塞問題時,請保持冷靜,根據上述步驟進行排查和處理。
本文連接:http://www.nbjiuyou.com/newss-3842.html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