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在水質安全領域,尤其是飲用水消毒、游泳池水和工業循環水處理過程中,“余氯”和“總氯”是兩個最常被提及卻又最易混淆的關鍵指標。對于許多水質運營管理者而言,清楚理解二者的區別并做出正確的監測選擇至關重要。本文將深入淺出地為您解析余氯與總氯的區別,并明確在線監測時的選擇策略,助您精準把控水質。 一、本質定義:從化學成分上理解區別要弄清區別,我們首先要明白氯消毒后的存在形態。 余氯(Free Chlorine):通常指的是“游離性余氯”。這是水體中具有強殺菌能力的有效氯成分,主要包括次氯酸(HClO)和次氯酸根離子(ClO-)。它是消毒劑(如氯氣、次氯酸鈉)投入水中后,真正起到持續殺菌、滅病毒作用的“主力軍”。我們通常希望水中有一定量的余氯來維持持續的消毒能力。 總氯(Total Chlorine):顧名思義,是水中所有氯消毒劑殘留的總和。它包含了兩部分:
簡單來說,總氯 = 余氯(游離性) + 結合氯。 這個公式是理解二者關系的核心。 二、為何會產生結合氯?消毒副產物的隱患當消毒劑加入水中,游離氯會迅速與水中的氨氮(Ammonia)等污染物反應,生成氯胺(結合氯)。這個過程會消耗掉具有強殺菌能力的游離氯,導致消毒效果下降。同時,結合氯的存在不僅是異味的來源,還可能進一步與其他有機物反應生成三鹵甲烷(THMs)等致癌的消毒副產物,對人體健康構成潛在威脅。 因此,監測并區分二者,對于評估真實消毒效果和控制水質安全風險具有重要意義。 三、在線監測實戰:究竟應該測哪個?那么,在實際的水質在線監測中,我們該如何選擇呢?答案并非唯一,而是取決于您的監測目的和應用場景。 1. 優先監測“余氯(游離氯)”的場景: 如果您關心的是水體的實時消毒能力與殺菌效果,那么監測余氯是唯一的選擇。例如: 飲用水廠出水口及管網末梢:必須保證有足夠的游離性余氯來抑制細菌在輸送過程中再生,確保飲用水生物安全性。相關標準(如《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》GB 5749-2022)主要規定的是游離氯限值。 游泳池水:監測游離氯可以直觀反映當前水質是否有效消毒,指導投氯量,避免消毒不足。 食品飲料加工用水:需要確保水中沒有活的微生物,監測游離氯是關鍵。
2. 需要監測“總氯”或同時監測兩者的場景: 如果您需要評估消毒劑的總體投加效果或判斷水質污染程度,則需要監測總氯。 污水處理廠出水消毒:出水可能含有氨氮,監測總氯可以更全面地評估氯的投加總量和殘留情況。 判斷游泳池水質狀況:通過同時測量總氯和余氯,可以計算出結合氯(結合氯 = 總氯 - 余氯) 的含量。如果結合氯濃度過高(例如超過0.5 mg/L),則說明池水污染負荷較大(游泳者帶入的有機物多),需要加大換水量或進行沖擊性投氯(超氯處理)來分解這些結合氯,以消除異味、恢復水質。 工業循環水系統:評估氯系殺菌劑的總體殘留和消耗情況。
總結來說: 對于大多數需要保障持續消毒效力的場景(如飲用水、游泳池日常維護),在線監測余氯(游離氯)是首要且核心的任務。推薦使用基于DPD法或膜電極法的在線余氯監測儀,進行實時、連續的精準監測。 而對于需要綜合評估消毒副產物風險或水質污染程度的場合,則需配置可同時測量余氯和總氯的在線總氯分析儀,通過計算差值來監控結合氯的變化,為水質管理提供更全面的決策依據。
本文連接:http://www.nbjiuyou.com/newss-3746.html
|